第一个阶段:我是我,你是你
最开始做管理咨询的期间,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系统的学习了管理理论知识,并有肯定的管理实践,处理企业的问题应该不在话下。这个阶段,计划的逻辑和理论支撑尽管毋庸置疑,可是咨询作业全部从自我动身,全部皆要对标,全部皆是最好状态,就好像拿了一身美丽的西服套装,不光给初出茅庐爱穿运动服的学生穿,还给功成名就喜欢休闲服的商界大佬穿。不合适是必定的,但其时我却以为这个规范应该是人人都应该认可的。
这时在咨询团队和企业之间就会发生某些不合, 末了我们的得出的定论是我们是对的,这个企业的领导水平不可;而企业得出的定论是,计划的理论和逻辑没问题,可是不能落地,实操性不强。这个阶段心思体验了从刚开局的决心满满到有点不自傲了。
仔细分析这个阶段的特色,就是把书本或理论当成了圣经,“尽信书”而导致了对管理理论的顺从,进而只重视了管理的科学性而疏忽了其艺术性。
第二个阶段:我不是我,我是你
经历几年的考虑与探索,个人以为,曾经给企业做咨询,企业相当于在给定的条件下,要求咨询团队给出处理计划,而咨询团队却得出了企业给定的条件有问题的定论。所以在第二个阶段开局对企业有点敬畏之心了。所以逐步变换视点,尽量站在企业的视点考虑问题,这个阶段我常常在想,假如我是企业的老板,站在他的视点,以他所有的资源,以他现阶段的实力,我会怎么处理问题。
这个阶段,学会了换位考虑,重视了管理的艺术性, 计划的实操性加强了,也很简单和企业达到共同了,所以从心思上上又渐渐找回来一点自傲。可是整体来说,第一、第二阶段仍然是站在给企业处理问题的视点上去考虑的。
第三个阶段,考虑企业为什么要做咨询?
是他们的运营遇到了问题或者管理跟不上年代的进展?是企业老板有了困惑或者企业本来进展遇到了瓶颈?企业提出的问题是他们面对的确切问题吗?等等。有了这种考虑,就不能只是站在咨询师和企业老板的视点去考虑问题,而是要把自己当成企业老板,站在老板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为企业策划未来。
以上三个阶段是自己从事管理咨询作业体验的三个流程。在整个流程中个人以为:在企业管理中,各种问题是环环紧扣的,往往为了处理一个问题会牵扯到其他一系列问题。咨询师就像是企业的医师,有的“咨询计划”直接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咨询师有必要对所效劳的企业有一种“敬畏”之心。这就要求咨询师有必要系统地把握根本的管理知识系统,而且尽量做到融会贯通,结合企业的现实状况科学、前瞻地为企业营造切实可行的处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