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有若干核心可以被设计,但顶层设计的对象从始至终都是价值,顶层设计就是使价值最大化,这个价值短期来讲是市值、现金流、发展潜力;中长期来讲是竞争力,是发展的使然性,是对产业的引领,是对企业发展的定义;长期来讲是一种探索更好生活方式,探索更好价值产生,探索企业价值与功能边界,探索企业、顾客、员工、利益相关者最大化共赢的某种状态的一种能力,所以企业所有有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设计都指向于把握住这些要点使企业日臻完美。
交广国际管理咨询企业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老师总结了企业的价值一共分为五个层次,最高层次就是范式价值,所谓范式就是模式的模式。所谓范式价值就是通过一个时代的比流行于街头巷尾的各种模式、各种思潮更本源的、更基本的某种根本性模式来驱动企业的发展,比如互联网思维相对于传统实物供应链思维就是一个范式的跃迁,共赢相比于竞争就是一个范式的跃迁,知识型工作者相比于劳务型工作者就是一个范式的跃迁。
企业只有通过范式哲学思考创新带来若干新价值,新的增长空间,新的增长方式才被叫做范式价值,它也是企业所能获得的最根本性发展,所有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企业,一定是在范式价值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突破。
比如好莱坞工业在全球文化顶端里面获取了顶层控制力,美国金融工程控制了全球,控制很多顶端话语权的国家,往往能够获取世界的高利润区、高控制区,这一切的背后是范式在作祟,谁拥有话语权,谁推动思潮和课题,谁推动社会思维的变迁,谁推动某种价值观的变化,谁推动某种生活方式的形成,谁推动社会生活朝哪个方向行进,就是谁拥有范式价值。
第二是结构价值,结构价值指通过对企业结构调整,对若干要素再排列、再重组获取价值的成长,比如战略的重新规划,管控体系的重新设计,就是非常典型的结构价值。
第三是运营价值,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良好的执行过程,适当的管理与激励,获得平均值以上的回报,保障运营。
第四是负向价值,一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纰漏、跑冒滴漏、错误、不良率,但是经过某种特殊管理,最终使该不良率能否得以消失,东西方对此采用的是不同的手法。
日本采用的是通过对员工的反复训练,强化对组织的认同与归属感使不良率消失,美国是通过科技进步,通过流程和装备的优化,材料与工艺的优化使不良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范畴,前者趋于对软科学的无限追求,后者趋于对硬科学的无限追求,最后归宿是不一致的。
如何把本该漏掉的、一般企业获得不了的,挣不来的负向价值挣回来,是成本型、规模型、效率型企业一生都在探究的边界问题。
最后是基于以上价值能不能获取风险价值,当企业采用了特殊的风险管控手法,风险理财手法,以及对风险的认知与辨析及处理能力的打造从险中掘金,获取他人获取不了的某种价值。
共有 0 条评论